澳台港中醫師聯合促進會

联系 澳門慕拉士大馬路1-D號錦興大廈E室
电话 (+853) 2848 3320
中西论文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中医药学五大特色
发布时间:2023-10-05    浏览:0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中医药学五大特色

 

魏一苇1,2 , 何清湖 1,2 , 孙贵香 1,2 , 刘富林 1,2 , 叶培汉 1,2 , 杨玉芳 1,2 , 孙光荣 1

1. 国医大师孙光荣湖南工作室,湖南长沙,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摘要:国医 大师孙光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中医药文献学家。孙老认为中医药学的特色体现在五大方面,即个性化的辨证论治、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以及天然化的用药取向。本文通过整理和阐发孙老的理论观点,以期进一步把握中医学本质与内涵特色。

关键词:孙光荣;国医大师;中医药学特色;理论阐发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The Theory of Five Major Characteristics in TCM from National Medical Master SUN Guang-rong

WEI Yi-wei, HE Qing-hu, SUN Gui-xiang, LIU Fu-lin, YE Pei-han, YANG Yu-fang,SUN Guang-rong

National Medical Master SUN Guang-rong Studio of Hunan,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SUN Guang-rong is a renowned medical master of TCM therapy and literature. He points out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has been reflected in five major aspects, which includes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reventive principle based on balanced adjustment, humanlized therapeutic method, diversified interventions, and natural medication. This paper will sort out and analyze professor Suns theor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CM further.

Key words: SUN Guang-rong; TCM m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TCM; Theoretical illustration

中国传统医药学从远古绵延至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仍在持续为十多亿人造福并有别于西方医学的医学体系。作为我国原创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学具有自己独立的一套理论系统和疾病诊疗方式。要传承和发展中医药,首先就是要把握和坚持中医药学特色。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中医药文献学家。孙老出身中医世家,毕生谨承古训,博极医源,穷究经旨,精研医道,通过五十八年的亲耕实践,总结并提炼出中医药学的五大特色,即个性化的辨证论治、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以及天然化的用药取向。这种关于中医药学特色和本质的睿知卓见,诚能醒瞶指迷,令人获益匪浅。为此,本文特就此五大特色予以整理和阐发,以飨同道。

1 个性化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特色与优势,是中医进行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的主要思维模式。张仲景在《伤寒论》第十六条中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孙老认为仲景此十二字极为精辟地概括了中医的辨证论治观。“观其脉证”主要指的是中医的诊断过程,区别于主要采用仪器进行检测的现代医学,传统中医讲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式来全面、整体地了解病情;“知犯何逆”则是一个更深入的辨证求本的过程,它要求在对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判断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病人所犯的主“证”;“随证治之”即最

后的论治过程,中医根据“证”型确定治则、治法,并进行相应的遣方用药。中医药学辨证论治观的精髓就是对中医“证”的把握和判断。在判断“证”的过程中,除了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还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具有极强的个性化辨证论治特点。与西方医学一般采取

从病的共性入手进行研究不同,中医药学深受《周易》中变化和动态哲学思想的浸润,认为尽管疾病本身是有一定共性的,但是鉴于病人性别、年龄、体质、生活方式等的不同,以及时令、季节、气候、地域等的迥异,因此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个体的特异性和疾病的动态变化。这一理念突出地体现在中医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个性化诊疗思维上。即便是同一种疾病,如果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可能会表现为不同的证;而只要病机相同,

即便是不同的病,也可能会有相同的证。孙老在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常考察的二十个元素是:以形神为首,其次包括识别盛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主从、标本、逆顺、生死等十大重要元素,以及时令、男女、长幼、干湿、劳逸、鳏寡、生育、新旧、欲涩、旺晦等十个一般要素[1] 。正是这种个性化辨证论治特色,使得中医药学具有了独立于西方医学的东方

诊疗思路与独特的疗效优势。

2 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以平为期”正是中医药学的另一大特色——调治求衡的原则。中医对于疾病防治的求衡思维,汲取于中国阴阳理论的导源《周易》。《周易》指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而中医理论就是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相较于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下药,中医则认为疾病产生的根源就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所致,因此在临床上应

采取“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的调治思路,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或称之为“中和”的状态。孙老是我国“中和医派”的创始人。他强调“中和观”应成为中医药学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和养生观的指导思想。所谓“中和”,儒家经典《中庸》将其阐述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认为“中和”就是事物和谐与平衡的最佳状态。中医正是一门“中和”之医学,譬如,在健康观上,中医注重“天人和”、“形神和”、 “藏象和”;在疾病观上,中医指出身体“不和”、“失和”就会导致疾患;在治疗观上,中医推崇“调其不和”;在养生观上,中医提倡“食饮有节、五味调和”、“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的和合思想等[2] 。调治求衡、求和的中医药学防治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中和以及整体等观念在医学领域实践的充分体现。

3 人性化的治疗方法

强调以人为本是中医药学的另一个突出特色。西医传统采取“靶向治疗”的方式,即在获得了相应的检测结果之后,根据“击靶”的思维方式实施药物或手术治疗以对抗疾病,其治疗方法素来被认为具有规范化、精准化的优势;而中医则更倾向于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式来全面、整体地考察和治疗人体,认为治疗并不是一个对抗过程而是一个调节过程,通过调节阴阳、扶正祛邪可以调动起病人机体本身对疾病的积极反应,提高自我修复能力。正是因为传统中医学对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推崇,中医“大医精诚”、“济世活人”等医德思想与人文关怀理念也因此成为了中医从业者的最高旨向。此外,中医自古以来非常强调“治未病”的观念,所谓“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其“治未病”的思想,体现的就是中医对于人、对于健康的尊重。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与现代医学人性化的走向不谋而合。现代医学正在逐渐改变旧有观念,提倡不要再将疾病单纯地视为“靶子”也不要再将治疗过程仅仅视为与对手对抗,而是越来越重视病人个体本身的心理因素和与社会大环境的相互作用,越来越重视预防和保健,正走向生物-心理-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显然,中国传统医药学之所以能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洗礼而不被淘汰,与其以人为本、重视人性化的特色不无关系。

4 多样化的干预手段

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和丰富的治法也是中医药学的特色之一。中医的传统治法大体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曾提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所谓内治法,主要指的是中医在辨证施治过程中以开方处药作为主要的干预手段,病人通过内服中药来进行疾病治疗。针对此一治法,中医开发出了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不同的剂型以实施多样干预。而所谓外治法,则是相对于内治法而言的,泛指所有将药物、器械等直接

作用于体外的治法。一般而言,药物外治法以药敷、药浴为多,剂型也十分多样,包括膏剂、贴剂、雾剂、散剂、洗剂、滴剂等。器械外治法则主要针对中医的外科手术而言,如古时著名的金针拨障术以及针对骨伤的各种夹板固定法等都可归入其中。此外,建立在中医经络学说基础上的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疗法则被认为是极具中医特色的“内病外治”

干预手段。在中医药如此多样的干预手段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在养生领域的不断探索。养生文化,源于中医对于阴阳调理的重视,对于“致中和”理想的追求,是中国传统医学独有的一种医学文化与理论。中医养生的干预手段十分丰富,在饮食方面,药膳、药酒、食疗等干预手段被广泛运用;在运动方面,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也备受推崇;在情志

调节方面,一些譬如心理养生、怡情养生、中医情志治疗的干预手段也在不断涌现。中医干预手段的多样化正是建立在中医从整体、全面、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人体健康,正是建立在中医对个性化、人性化的重视上,它使得中医在世界医学领域拥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5 天然化的用药取向

中医药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用药讲究天然。中医用药以自然的植物药居多, 《说文解字》中曾释“药”为“治病草也”。因此中药又被称为中草药、草本药。我国幅员辽阔、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种类丰富的植物、动物药与矿物药等天然药材资源被中医广

泛运用。相较于主要研究和运用化学合成药的西方医学,中医自古以来更倾向于使用加工炮制后的自然药物。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源于天然的中药材含有各自特殊的自然属性。如从四性辨之,有寒、热、温、凉之分;从五味来看,有辛、甘、酸、苦、咸之异;以质地轻、重而言,有升、降、浮、沉之别;以归经考察,不同的药物分别擅入不同的经络脏腑。然则,借助天然药物本身所具有的自然造化之力调节阴阳、驱除病邪,其副作用理所当然地也较许多化学合成药要小。此外,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不会也不可能如西方医学那样采用直接针对于人体某类细菌或病原体的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而是依据君、臣、佐、使的组方理念来整体调和诸药,注重通过发挥天然药物自然特

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整体上、根本上扶正祛邪、改善体质。中医药学特色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所在。而个性化的辨证论治、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以及天然化的用药取向,是孙老对中医药学特色的高度概括和凝炼。孙老认为,中医药学作为由我们中华民族原创,并历经数千年传承和发展而形成的主流医学,即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极具优势和魅力,我们中医药人理当充满自信地把握和坚持其特色。

参考文献

[1] 刘应科,孙光荣 . 中医临证的四大核心理念之整 体观 [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6,36(5):1 5.

[2]何清湖,孙相如. 中医:“和”文化孕育的“和”医学 [N]. 中国中医药报 ,2013-7-31(003).